專利名稱:內外環面量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量規,特別是用于測量內外環面的量規。
現在測量內外環面主要有π尺和千分棍這兩種工具,這兩種測量工具的缺點是測量范圍較窄,比如長度3米的π尺,只能測量周長小于3米的環面,而周長大于3米的被測工件,在實際中還是比較多的,一般采用兩個以上π尺連接方法測量,這樣帶來的誤差較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測量范圍較寬的內外環面量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由三套尺組成,即主尺Ⅰ、主尺Ⅱ和副尺,其結構是1、主尺Ⅰ大滾輪通過鍵與滾輪軸連接,滾輪軸與螺桿嚙合,螺桿與主軸連接,在主軸上有游尺,定尺固定在端蓋上。大滾輪在被測工件的環面滾動,使螺桿變成直線運動,即游尺游動,大滾輪每轉一圈,游尺行走200mm,因此在該尺上可讀出200mm的整數倍,即A=n×200mm。
2、主尺Ⅱ基準指針固定在端蓋,在大滾輪的背面標有刻度盤,單位為毫米,即讀數為Bmm。
3、副尺小滾輪與大滾輪連在一起,且同軸,大滾輪直徑是小滾輪直徑的整數倍,小滾輪上也標有刻度盤,單位為10-3mm,讀數為C×10-3mm。
在導向架上,還分別固定有劃線針和卡端面。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的卡端面卡在被測工件的端面上,用劃線針先劃一道直線,將本實用新型上的基準指針對準直線,本實用新型在被測工件環面上轉動一周,則被測工件的周長為LL=A+B+C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測量范圍大,使用方便,精度高等特點。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F向視圖。
圖4是圖1沿C-C線的剖視圖。
它由三套尺組成,即主尺Ⅰ、主尺Ⅱ和副尺,其結構是1、主尺Ⅰ大滾輪通過鍵4與滾輪1軸連接,滾輪軸與螺桿2嚙合,螺桿與主軸10連接,在主軸上有游尺11,定尺12固定在端蓋上。大滾輪在被測工件的環面滾動,使螺桿變成直線運動,即游尺游動,大滾輪每轉一圈,游尺行走200mm,因此在該尺上可讀出200mm的整數倍,即A=n×200mm。
2、主尺Ⅱ基準指針固定在端蓋6,在大滾輪的背面標有刻度盤13,單位為毫米,即讀數為Bmm。
3、副尺小滾輪5與大滾輪連在一起,且同軸,大滾輪直徑是小滾輪直徑的2倍,小滾輪上也標有刻度盤,單位為10-3mm,讀數為C×10-3mm。
在導向架8上,還分別固定有劃線針9和卡端面7,卡端面里裝有磁鐵。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的卡端面吸在被測工件的端面上,用劃線針先劃一道直線,將本實用新型上的基準指針對準直線,本實用新型在被測工件環面上轉動三十圈,如果大滾輪轉動一周,則A=30×200=6000mm,再讀主尺ⅡB=65mm,再讀副尺C=30×10-3mm,則被測工件的周長為L=A+B+C=6000+65+30×10-權利要求1.一種內外環面量規,其特征是它由三套尺組成,即主尺Ⅰ、主尺Ⅱ和副尺,其結構是(1)、主尺Ⅰ大滾輪通過鍵與滾輪軸連接,滾輪軸與螺桿嚙合,螺桿與主軸連接,在主軸上有游尺、定尺固定在端蓋上;(2)、主尺Ⅱ基準指針固定在端蓋,在大滾輪的背面標有刻度盤;(3)、副尺小滾輪與大滾輪連在一起,且同軸,大滾輪直徑是小滾輪直徑的整數倍,小滾輪上也標有刻度盤;(4)、在導向架上,還分別固定有劃線針和卡端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外環面量規,其特征是大滾輪的直徑是小滾輪直徑的2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外環面量規,其特征是在卡端面里裝有磁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內外環面量規,其技術要點是它是由三套尺組成,即主尺I、主尺II和副尺,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卡在被測工件的端面上,在被測工件的環面上走一圈,則分別在主尺I上讀出A=n×200mm,在主尺II上讀出Bmm,在副尺上讀出C×10
文檔編號G01B3/34GK2117585SQ9221026
公開日1992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1992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1992年2月21日
發明者馬珍 申請人:馬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