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閃光繼電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于變電站直流系統中使用的閃光用繼電器,屬于變電站電器制造的技術領域。
為節約能源,目前各變站均采用小電流氖氣燈泡或LED發光二極管作各種信號指示,這類指示器雖然有功耗小,使用壽命長的特點,但作為閃光指示器與之配套的閃光繼電器就不易使用了,必須配置特殊的電子繼電器,這樣,成本就會比較高,而且使用也不方便。目前也有一些新型的閃光繼電器,其成本比較高,結構也比較復雜,與老型號的各種指示器接口對不上,往往造成繼電器與指示燈對應腳必須單獨連接的問題,并且大電流和小電流的指示燈不能同用一種繼電器,因此價格高,不通用,使用不方便是目前這類繼電器的主要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種通用性強、成本低、結構簡單、使用可靠的閃光繼電器。
本實用新型的閃光繼電器主要有繼電器J、充電電容C、分壓電阻R2、R3、可控硅D、光電隔離器A及電阻R5所組成,由電阻R5及繼電器常開觸點K1組成信號發生部分,由繼電器J、充電電容C、電阻R2、R3、可控硅D組成控制部分,在控制部分與信號發生部分之間接有一個光電隔離器A,在控制部分中,繼電器J的電流線圈與電容C相并聯后再與繼電器的常閉觸點K2及可控硅D相串聯。光電隔離器A的晶體管的集電極接在分壓電阻R2與R3之間,其發射極直接與可控硅D的控制極相連接,光電隔離器A中的發光二極管的正極接正電源,其負極通過一個大電阻R5與外負載電路相連接外負載電路是一個按鍵開關和指示燈串聯而成,其一頭接負電源,另一頭接該閃光繼電器的“SM”端,其工作原理為當工作人員按下列負載電路的按鍵開關時,電流經光電隔離器A中發光二極管、電阻R5外負載的指示燈及開關流到電源的負極,這時發光二極管發光,并使光電隔離器A中的晶體管導通,由于該晶體管的發射極直接接在可控硅D的控制極,因此當晶體管導通時,可控硅D也隨之導通,使電源經電阻R1向電容器C充電,當充電的電壓達到一定的電壓值時,繼電器J動作,常閉觸點K2斷開,常開觸點K1閉合,此時外負載電的路指示燈由于K1的閉合而發光,同時由于電容C的放電,使繼電器能維持一定時間的動作狀態,當電容C的放電電流小于繼電器的吸合電流時,繼電器又恢復原狀態,因此常閉觸點K2又閉合,常開觸點K1又分開,指示燈熄滅,由于常閉觸點K2的閉合,電容C又被重新充電,直到繼電器又進行動作,這樣周而復始的工作,外負載的指示燈就會一直處于閃爍的狀態。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閃光繼電器其優點在于該繼電器體積小、結構簡單、工作可靠,且對大電流或小電流的指示燈有通用的功能,即無需針對不同的指示燈配用不同的閃光繼電器,因此使用起來十分方便。另外其外接口也只有三個接點,即正電源、負電源、外負載連接端SM,因此與原老式的各種指示器能在不改變任何結構的情況下使用,這不但可以方便的改造老設備,也可應用于各種新設備。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如下電阻R1和電容C的值是根據閃光燈閃光的頻率而設定的,而電容C不僅要考慮充電的時間,也要考慮放電的時間,在閃光頻率為每分鐘100次的情況下,取電阻R1為300歐姆,電容C為100微法,繼電器采用的型呈為JRX13,可控硅采用電流為1安培的即可。電阻R2為43千歐姆,R3為6.8千歐姆,R4為4.7歐姆,R5為80千歐姆,常開觸點K1的兩端接在正電源與接點“SM”之間,常閉觸點K2接在可控硅D與繼電器的電流線圈之間,這樣,共有三個外接端子,即正電源端,負電源端和“SM”端,使用時,外負載的指示燈和按鍵開關相串聯再接在負電源和“SM”端上,根據以上所述便可組成本實用新型的閃光繼電器。
權利要求1.一種閃光繼電器,由信號發生部分及控制部分所組成,其特征在于信號發生部分與控制部分之間接有一個光電隔離器A,在控制部分中,繼電器J的電流線圈與電容C相并聯后再與繼電器的常閉觸點K2及可控硅D相串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閃光繼電器,其特征在于光電隔離器A中的晶體管的發射極直接與可控硅的控制極相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閃光繼電器,其特征在于光電隔離器A中發光二極管的正極接電源,負極通過一個大電阻R5與外負載相連接。
專利摘要閃光繼電器是一種用于變電站直流系統中使用的閃光用繼電器,它主要由信號發生部分和控制部分所組成,其中信號發生部分用電阻R5及繼電器的常開觸點K1所組成,控制部分由電容C、繼電器J的電流線圈、可控硅及電阻R1、R2、R3所組成,在這兩部分之間由一只光電隔離器A相耦合,其中的晶體管的集電極接在電阻R2、R3之間,其發射極直接接在可控硅D的控制極上,光電隔離器中發光二極管的正極接正電源,負極通過一個大電阻R5與外負載相連接。
文檔編號G01R11/25GK2239032SQ9524079
公開日1996年10月30日 申請日期1995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1995年11月3日
發明者屠錫瑜, 陶成穩 申請人:屠錫瑜, 陶成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