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測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偵測裝置,用以偵測生物組織的生理參數。該偵測裝置包括至少一偵測模塊。在偵測模塊中,光源單元用以發出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其中第一光束的波長不同于第二光束的波長。封裝單元配置于光源單元與光偵測單元上,且位于來自光源單元的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光學微結構單元配置于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其中光源單元所發出的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依次通過封裝單元、通過光學微結構單元、傳遞至生物組織、通過光學微結構單元、通過封裝單元及傳遞至光偵測單元。
【專利說明】偵測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偵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光電技術的進步,利用各種光學原理來測量生物或人體的生理參數的儀器或裝置逐漸被發展出來。光學原理測量技術通常可達到非侵入式的測量,在醫學或生物領域中可有效地預防感染或傳染病,因此在醫學或生物領域中的有重要的貢獻與應用價值。
[0003]一般現有的反射式血氧濃度計,是利用將紅外光與近紅外光打入人體,然后測量返回的光信號,且通過信號處理器,以比較帶氧血紅素(oXyhemoglobin, HbO2)與脫氧血紅素(deoXyhemoglobin,Hb)對紅外光與近紅外光的吸收比值,進而計算出飽和血氧濃度。血氧濃度計的主要元件有二: 一為發射與接收光信號,并將接收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硬件測量裝置,另一部分則是帶有計算血氧數值功能的顯示器硬件與其內部軟件。由于測量裝置通常需要接觸于人體表面,此時常會因人體的動作或體內生理狀況變化而產生噪聲,因此容易得到錯誤的血氧濃度讀值。所以,通常需開發軟件來搭配血氧濃度計,以濾除此項噪聲,進而確保讀出的數值的準確度。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偵測裝置用以偵測生物組織的生理參數。偵測裝置包括至少一偵測模塊,且偵測模塊包括光源單元、光偵測單元、封裝單元及光學微結構單元。光源單元用以發出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其中第一光束的波長不同于第二光束的波長。封裝單元配置于光源單元與光偵測單元上,且位于來自光源單元的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光學微結構單元配置于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其中光源單元所發出的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依次通過封裝單元、通過光學微結構單元、傳遞至生物組織、通過光學微結構單元、通過封裝單元及傳遞至光偵測單元。
[0005]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A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偵測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0007]圖1B為圖1A的偵測裝置沿著1-1線的剖面示意圖。
[0008]圖1C為圖1A的偵測裝置沿著I1-1I線的剖面示意圖。
[0009]圖2為人類的帶氧血紅素與脫氧血紅素的吸收光譜圖。
[0010]圖3A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偵測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0011]圖3B為圖3A的偵測裝置沿著II1-1II線的剖面示意圖。
[0012]圖3C為圖3A的偵測裝置沿著IVIV線的剖面示意圖。
[0013]圖4A與圖4B為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的偵測裝置的剖面示意圖。[0014]圖5A至圖5C為本發明的其他三個實施例的偵測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0015]【符號說明】
[0016]50:生物組織
[0017]100、100a、100b、100c、IOOcU IOOe:偵測裝置
[0018]110:計算單元
[0019]120、120e:連接片
[0020]200、200a、200b:偵測模塊
[0021]210、210a:光源單元
[0022]212:第一發光元件
[0023]213:發光面
[0024]2131:第一部分
[0025]2132:第二部分
[0026]214:第二發光元件
[0027]216a:波長轉換材料
[0028]220、220a:光偵測單元
[0029]222a:第一光偵測器
[0030]224a:第二光偵測器
[0031]230:封裝單元
[0032]232:第一波導
[0033]234:第二波導
[0034]240,240a,240b:光學微結構單元
[0035]242a:第一光學微結構
[0036]244a:第二光學微結構
[0037]250:光分隔單元
[0038]260:外罩
[0039]BO:原始光束
[0040]B1:第一光束
[0041]B2:第二光束
[0042]E、E1、E2:電信號
[0043]G:間距
[0044]【具體實施方式】
[0045]圖1A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偵測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圖1B為圖1A的偵測裝置沿著1-1線的剖面示意圖,而圖1C為圖1A的偵測裝置沿著I1-1I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A至圖1C,本實施例的偵測裝置100朋以偵測生物組織50的生理參數。舉例而言,生物組織50例如為人類或動物的皮膚,而上述生理參數例如為血氧濃度。偵測裝置100包括至少一偵測模塊200 (在本實施例中是以包括一個偵測模塊200為例),且偵測模塊200包括光源單元210、光偵測單元220、封裝單元230及光學微結構單元240。光源單元210用以發出第一光束BI (如圖1B所繪示)與第二光束B2(如圖1C所繪示),其中第一光束BI的波長不同于第二光束B2的波長。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的波長落在紅光與紅外光的波長范圍內。舉例而言,第一光束BI為紅光,其波長例如為660納米;第二光束B2為紅外光,其波長例如為910納米。或者,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第一光束BI為紅外光,而第二光束B2為紅光。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也可以是落在其他可見光或其他不可見光的波長范圍中。
[0046]在本實施例中,光源單兀210包括第一發光兀件212及第二發光兀件214。第一發光元件212用以發出第一光束BI,且第二發光元件214用以發出第二光束B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兀件212與第二發光兀件214輪流發出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在本實施例中,光源單元210包括發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 diode),也就是第一發光元件212與第二發光元件214例如為發光二極管。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元件212與第二發光元件214也可以是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0LED)或激光二極管(laser diode)。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光偵測單元220為光偵測器,例如為光電二極管(photodiode)。
[0047]封裝單元230配置于光源單元210與光偵測單元220上,且位于來自光源單元210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的傳遞路徑上。在本實施例中,封裝單元230適于被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穿透。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封裝單元230適于被紅外光及紅光穿透。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封裝單元230也可以被紅外光與可見光穿透。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封裝單元230包括波導(waveguide),其覆蓋光源單元210與光偵測單元220。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封裝單元230包括第一波導232與第二波導234,第一波導232覆蓋光源單元210,且第二波導234覆蓋光偵測單元220。
[0048]光學微結構單元240配置于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的傳遞路徑上,其中光源單元210所發出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依次通過封裝單元230、通過光學微結構單元240、傳遞至生物組織50、通過光學微結構單元240、通過封裝單元230及傳遞至光偵測單元220。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單元240為衍射光學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DOE)結構。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單元240為封裝單元230的表面微結構。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單兀240可以是光學膜片,且光學微結構單兀240設于封裝單元230上,例如是貼附或承靠于封裝單元230上。換句話說,光學微結構單元240也可以是貼附或承靠于封裝單元230上的衍射光學元件。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單元240也可以是全像光學元件(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 HOE)、計算機全像元件(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結構、菲捏耳透鏡(fresnel lens)結構或透鏡光柵。
[0049]在本實施例中,光源單元210與光偵測單元220位于生物組織50的同一側。具體而言,來自光源單兀210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會被第一波導232導引,以傳遞至光學微結構單兀240。此時,光學微結構單兀240會將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衍射。通過適當的設計光學微結構單元240的衍射結構,可使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在衍射后的能量集中在其一級的衍射光(例如-1級或+1級的衍射光)。如此一來,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便可以集中地照射于生物組織50上。舉例而言,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可以集中地照射于人類皮膚的真皮層中的微血管上。然后,生物組織50會將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散射及反射至光學微結構單元240。接著,光學微結構單元240將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衍射至第二波導234,然而第二波導234再將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導引至光偵測單元220。通過適當地設計光學微結構單元240的衍射結構,可使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在衍射后的能量集中于某一級的衍射光(例如-1級或+1級的衍射光),進而使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在被光學微結構單兀240衍射且被第二光導234導引后,集中地照射于光偵測單元220。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由于來自光源單元210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集中地照射于生物組織50上,且從生物組織50反射及散射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也集中地照射于光偵測單元220上,因此光偵測單元220所偵測到的光的噪聲較少,也就是信號噪聲比較高。如此一來,光偵測單元220將偵測到的光轉換而成的電信號便能夠較為忠實且準確地反應所偵測到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的光強度,以有效減少偵測裝置100的誤判率,進而提升偵測裝置100的準確度與可靠度。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單元240中的光學微結構的節距(pitch)(例如圖1A的光學微結構單元240中相鄰兩環狀條紋間的節距,即例如是衍射光學元件中的相鄰兩條紋間的節距)例如是落在0.05至100微米的范圍內。
[0050]圖2為人類的帶氧血紅素與脫氧血紅素的吸收光譜圖。請參照圖1A至圖1C及圖2,本實施例的偵測裝置100可用來偵測人類真皮層中的微血管中的血氧濃度。由圖2可知,帶氧血紅素與脫氧血紅素的吸收光譜不相同,因此帶氧血紅素與脫氧血紅素對于波長為660納米的紅光(即第一光束BI)與波長為910納米的紅外光(即第二光束B2)的吸收率不相同。對于波長為660納米的紅光,脫氧血紅素的吸收率高于帶氧血紅素的吸收率。然而,對于波長為910納米的紅外光,則是帶氧血紅素的吸收率高于脫氧血紅素的吸收率。因此,當微血管中的帶氧血紅素與脫氧血紅素的濃度比值越高時,光偵測單元220所偵測到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的光強度比值越高;反之,當微血管中的帶氧血紅素與脫氧血紅素的濃度比值越低時,光偵測單元220所偵測到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的光強度比值越低。如此一來,根據光偵測單元220所測量到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的光強度加以計算后,即可得到生物組織50中的血氧濃度。
[0051]在本實施例中,偵測裝置100還包括計算單元110,電性連接至光偵測單元220,其中光偵測單元220將偵測到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轉換為電信號E,且計算單元110根據電信號E計算出生理參數(在本實施例中即為血氧濃度)。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由于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是被輪流發出,因此光偵測單元220在第一光束BI發出時所偵測到的光強度即為第一光束BI的光強度,而偵測單元220在第二光束B2發出時所偵測到的光強度即為第二光束B2的光強度。通過這個方式,計算單元110便能夠判斷出何時的電信號E是代表第一光束BI的光強度,而何時的電信號E是代表第二光束B2的光強度。換句話說,計算單元110是以時間多任務的方式來得到第一光束BI的光強度與第二光束B2的光強度。
[0052]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光偵測單元220所測量到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的信號噪聲比較高,因此偵測裝置100可作為準確度與可靠度較高的血氧計(OXimeter)。此外,由于上述信號噪聲比較高,因此計算單元110可以不用采用復雜的算法來降低噪聲,進而降低計算單元110的制作成本與運算時間。
[0053]在本實施例中,偵測模塊200還包括外罩260,覆蓋光源單元210、光偵測單元220及封裝單元230。外罩260可遮擋來自外界的環境光,以避免光偵測單元220受到環境光的影響而產生噪聲。如此一來,光偵測單元220所測量到的信號噪聲比便可進一步提升。[0054]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偵測模塊200還包括光分隔單元250,其分隔第一波導232與第二波導234。光分隔單元250可有效避免來自光源單元210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在沒有照射生物組織50的情況下傳遞至光偵測單元220,如此可進一步提升信號噪聲比。
[0055]圖3A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偵測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圖3B為圖3A的偵測裝置沿著II1-1II線的剖面示意圖,而圖3C為圖3A的偵測裝置沿著IVIV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3A至圖3C,本實施例的偵測裝置IOOa與圖1A的偵測裝置100類似,其中相同的標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
[0056]在本實施例的偵測裝置IOOa的偵測模塊200a中,光源單元210a包括第一發光元件212及波長轉換材料216a。第一發光元件212具有發光面213,且用以從發光面213發出原始光束B0。波長轉換材料216a覆蓋發光面213的第一部分2131,且暴露出發光面213的第二部分2132,其中從第一部分2131發出的至少部分原始光束BO被波長轉換材料216a轉換成第二光束B2,且從第二部分2132發出的原始光束BO形成第一光束BI。在本實施例中,原始光束BO的波長與第一光束BI的波長彼此相同。換句話說,由于從第二部分2132發出的原始光束BO沒有通過波長轉換材料216a,因此這部分的原始光束BO即為第一光束BI。在本實施例中,波長轉換材料216a例如為熒光粉(phosphor)。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部分2131與第二部分2132上也可分別覆蓋有兩種不同的波長轉換材料,以分別將原始光束BO轉換為第二光束B2與第一光束BI,此時原始光束BO的波長小于第一光束BI的波長,且小于第二光束B2的波長。
[0057]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光偵測單元220a包括第一光偵測器222a及第二光偵測器224a,光學微結構單元240a使來自生物組織50的第一光束BI傳遞至第一光偵測器222a,且光學微結構單元240a使來自生物組織50的第二光束B2傳遞至第二光偵測器224a。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單元240a包括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及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配置于來自光源單元210a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的傳遞路徑上,以使來自光源單元210a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傳遞至生物組織50。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配置于來自生物組織50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的傳遞路徑上,以使來自生物組織50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傳遞至光偵測單元220a。
[0058]具體而言,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將來自第一波導232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往不同的方向集中,以照射于生物組織50上。此外,來自生物組織50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被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分別往第一光偵測器222a與第二光偵測器224a集中。換句話說,由于第一光偵測器222a與第二光偵測器224a可分別偵測到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因此光源單元210a可同時發出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換句話說,光偵測單兀220a是米用空間復用的方式來偵測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
[0059]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偵測器222a與第二光偵測器224a例如為光電二極管,且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例如為衍射光學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element,DOE)結構。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例如分別為第一波導232與第二波導234的表面微結構。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可以是兩片光學膜片,其分別設于第一波導232與第二波導234上,例如是分別貼附或承靠于第一波導232與第二波導234上。換句話說,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也可以是兩個分別貼附或承靠于第一波導232與第二波導B4上的衍射光學元件。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也可以足金像光學元件(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rHOE)、計算機金像元件(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結構、菲捏耳透鏡(fresnel lens)結構或透鏡光柵。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的節距(例如圖3A的第一光學微結構單元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構單元244a中相鄰兩弧狀條紋間的節距,即例如是衍射光學元件中的相鄰兩條紋間的節距)例如是落在0.05至100微米的范圍內。
[0060]在本實施例中,經由適當地設計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的衍射結構,可使來自第一波導232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的能量集中在其一級(如-1級或+1級)的衍射光上,因此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可以分別朝向不同的方向集中于生物組織50的不同位置。然后,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可使來自生物組織50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的能量集中在其一級(如-1級或+1級)的衍射光上,因此來自生物組織50的第一光束BI與第二光束B2可分別集中于第一光偵測器222a與第二光偵測器224a上。如此一來,偵測裝置IOOa所測得的信號噪聲比便可以被有效地提升,進而增加偵測裝置IOOa的準確度與可靠度。
[0061]在本實施例中,計算單元110可接收來自第一光偵測器222a的電信號El與來自第二光偵測器224a的電信號E2,其中電信號El對應于第一光束BI的光強度,且電信號E2對應于第二光束B2的光強度。
[006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光學微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微結構244a是分開的兩個結構,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光學結構242a與第二光學結構244a也可以制作于同一片光學膜片上。
[0063]圖4A與圖4B為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的偵測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4A與圖4B,本實施例的偵測裝置IOOb與圖1B及圖1C的偵測裝置100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的偵測裝置IOOb的偵測模塊200b中,光學微結構單元240b與封裝單元230之間維持間距G。舉例而言,光學微結構單元240b可以制作成蓋體的形式,且固定于外罩260上,并覆蓋第一波導232與第二波導234。光學微結構單兀240b可以具有衍射光學元件結構、全像光學元件、計算機金像元件、非涅耳透鏡結構或透鏡光柵。
[0064]圖5A至圖5C為本發明的其他三個實施例的偵測裝置的俯視示意圖。請參照圖5A至圖5C,偵測裝置100c、100d、IOOe與圖1A的偵測裝置100類似,而其差異如下所述。偵測裝置100c、100d、IOOe各包括多個偵測模塊200,且這些偵測模塊200排列成二維陣列,其中每一偵測模塊200的細部結構與圖1A的偵測模塊200相同,因此在此不再重述,且在圖5A至圖5C中也不再繪示出偵測模塊200的細部結構,詳細的結構請參照圖1A及其對應的說明。
[0065]在圖5A中,這些偵測模塊200排列成矩形二維陣列,且這些偵測模塊固定于連接片120上。在圖5B中,這些偵測模塊200排列成錯位式二維陣列,也就是蜂巢式二維陣列,且這些偵測模塊固定于連接片120上。在圖5C中,這些偵測模塊200排列成圓形陣列,且這些偵測模塊固定于連接片120e上。連接片120、120e可以是可撓式連接片,而使得這些偵測模塊200可以順著皮膚的形狀彎曲,而貼附于皮膚的不同位置上。如此一來,便可同時監測人體不同位置的生理參數(如血氧濃度)。若這些偵測模塊200的數量夠多且夠密集時,而可形成生理參數影像(如血氧濃度影像),如此可以得到生理參數的分布狀態。連接片120、120e的形狀可隨著二維陣列的形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舉例而言,連接片120為矩形,而連接片120e則為圓形。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這些偵測模塊200也可以排列成其他形狀的二維陣列,且連接片也可以呈其他形狀。此外,計算單元110則電性連接至這些偵測模塊200,以根據這些偵測模塊200所測得的光強度來作計算。
[0066]此外,偵測裝置100c、IOOcU IOOe中的偵測模塊200也可以用上述實施例的偵測模塊200a或200b或其他實施例的偵測模塊來取代。
[0067]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偵測裝置中,由于采用光學微結構單元以使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集中地照射于生物組織上,且利用光學微結構單元使來自生物組織的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集中地照射于光偵測單元上,因此光偵測單元所測量到的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的信號噪聲比較高。如此一來,偵測裝置便可具有較低的誤判率、較高的準確度及較高的可靠度。此外,由于上述信號噪聲比較高,因此計算單元可以不用采用復雜的算法來降低噪聲,進而降低計算單元的制作成本與運算時間。
[0068]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部分的更改與修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偵測裝置,其特征在于,用以偵測生物組織的生理參數,該偵測裝置包括至少一偵測模塊,該偵測模塊包括: 光源單兀,用以發出第一光束與第二光束,其中該第一光束的波長不同于該第二光束的波長; 光偵測單元; 封裝單元,配置于該光源單元與該光偵測單元上,且位于來自該光源單元的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以及 光學微結構單元,配置于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 其中該光源單元所發出的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依次通過該封裝單元、通過該光學微結構單元、傳遞至該生物組織、通過該光學微結構單元、通過該封裝單元及傳遞至該光偵測單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封裝單元包括波導,覆蓋該光源單元與該光偵測單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學微結構單元設于該封裝單元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學微結構單元與該封裝單元之間維持間距。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學微結構單元為該封裝單元的表面微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學微結構單元包括衍射光學元件結構、全像光學元件、計算機全像元件結構、菲涅耳透鏡結構或透鏡光柵。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封裝單元包括: 第一波導,覆蓋該光源單元;以及 第二波導,覆蓋該光偵測單元,其中該偵測模塊還包括光分隔單元,分隔該第一波導與該第二波導。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偵測模塊還包括外罩,覆蓋該光源單元、該光偵測單元及該封裝單元。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源單元包括: 第一發光兀件,用以發出該第一光束;以及 第二發光元件,用以發出該第二光束,其中該第一發光元件與該第二發光元件輪流發出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且該光偵測單兀包括光偵測器。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偵測單元包括: 第一光偵測器,其中該光學微結構單元使來自該生物組織的該第一光束傳遞至該第一光偵測器;以及 第二光偵測器,其中該光學微結構單元使來自該生物組織的該第二光束傳遞至該第二光偵測器,且該光源單兀同時發出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源單元包括: 發光元件,具有發光面,且用以從該發光面發出原始光束,其中該原始光束的波長與該第一光束的波長彼此相同;以及 波長轉換材料,覆蓋該發光面的第一部分,且暴露出該發光面的第二部分,其中從該第一部分發出的至少部分該原始光束被該波長轉換材料轉換成該第二光束,且從該第二部分發出的該原始光束形成該第一光束。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學微結構單元包括: 第一光學微結構,配置于來自該光源單兀的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以使來自該光源單元的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傳遞至該生物組織;以及 第二光學微結構,配置于來自該生物組織的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以使來自該生物組織的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傳遞至該光偵測單元。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計算單元,電性連接至該光偵測單元,其中該光偵測單元將偵測到的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轉換為電信號,且該計算單元根據該電信號計算出該生理參數。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生理參數為血氧濃度。
15.根據權利要求第I項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源單元包括發光二極管、有機發光二極管或激光二極管。
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偵測模塊為多個偵測模塊,且該些偵測模塊排列成二維陣列。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封裝單元適于被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穿透。
1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第一光束與該第二光束的波長落在紅光與紅外光的波長范圍內。
1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源單元與該光偵測單元位于該生物組織的同一側。
2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偵測裝置,其中該光偵測單元包括光電二極管。
【文檔編號】G01N21/31GK103630506SQ201310365671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0日
【發明者】刁國棟, 陳治誠, 黎育騰, 曲昌盛, 鐘雙兆, 范植訓, 李明家 申請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