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探傷儀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探傷儀控制杠桿,特別是一種高耐磨,具有防滑 性能的探傷儀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所使用的探傷儀控制杠桿耐磨性能較差,需要經常更 換控制輥軸承,檢測鋼球的成本較高,同時探傷儀控制杠桿前端檢測 鋼球規(guī)格較為單一,不能滿足各規(guī)格段鋼球檢測的需要,控制輥在探 傷過程中易出現(xiàn)打滑,檢測效果不穩(wěn)定。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耐磨,具有防滑性能的探 傷儀控制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一種探傷儀控制裝置,主要由Y 形支架,及通過螺絲連接在Y形支架前端的控制輥構成,其特征在
于所述控制輥兩端分別連接有微型軸承,所述微型軸承嵌在支架外 端螺絲的軸承孔內。
所述螺絲分內層面和外層面,所述外層面為A、 B、 C三層圓盤階 梯形狀,內層面為工藝孔和軸承內嵌孔構成,所述工藝孔和軸承內嵌 孔相通。
所述螺絲外層面的A層面沿圓周方向上設有細密壓花。 所述螺絲上設有細密壓花為英制細牙反螺牙。所述螺絲外層面B層面上設有加強螺紋。 所述工藝孔位于A、 B層面的內層面。 所述支架與螺絲之間還設有防滑裝置。
所述防滑裝置為在支架上連接一條彈性鋼片,所述彈性鋼片的末 端抵在螺絲A層面的壓花上。
以上結構的優(yōu)點在于所述探傷儀控制裝置采用微型軸承,保證 了控制輥的同軸和同心度,提高了對鋼球的檢測精度,所述防滑裝置 大大降低了控制杠桿探傷過程中出現(xiàn)打滑的幾率,保證檢測效果的穩(wěn) 定。
圖1為探傷儀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2為螺絲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所述探傷儀控制杠桿由Y形支架1 ,螺絲2和控制 輥3構成,所述Y形支架1內裝有控制輥3, Y形支架1外側還設有 控螺絲2,所述螺絲2如圖1、 2所示,由內層面和外層面構成,所 述外層面由A、 B、 C三層階梯圓盤狀組成,A層面外周設有細密英 制細牙反螺牙8, B層面上設有加強螺紋9;為保證控制輥3的同軸 度和同心度,所述螺絲2內層面上還開有軸承內嵌孔6,外層面A和 B上開有工藝孔4,所述工藝孔4和軸承內嵌孔6相通,所述軸承內 嵌孔6內設有微型軸承7,所述控制輥3兩端套裝在微型軸承7內;為防止控制輥3在進行鋼球檢測時發(fā)生打滑,Y形支架1上還設有彈 性鋼片5,所述彈性鋼片5 —端與Y形支架1連接,末端抵在螺絲A 層面的壓花上,由于螺絲A層面外周為英制細牙反螺牙8,所述彈性 鋼片5末端可有效抵制螺絲2,防止螺絲2反轉。
權利要求
1、一種探傷儀控制裝置,主要由Y形支架,及通過螺絲連接在Y形支架前端的控制輥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輥兩端分別連接有微型軸承,所述微型軸承嵌在支架外端螺絲的軸承孔內。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探傷儀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絲分內層面和外層面,所述外層面為A、 B、 C三層圓盤階梯形狀,內層面為工藝孔和軸承內嵌孔構成,所述工藝孔和軸承內 嵌孔相通。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探傷儀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絲外層面的A層面沿圓周方向上設有細密壓花。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探傷儀控制裝置,絲上設有細密壓花為英制細牙反螺牙。
5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探傷儀控制裝置, 絲外層面B層面上設有加強螺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
6、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探傷儀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藝孔位于A、 B層面的內層面。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探傷儀控制裝置, 架與螺絲之間還設有防滑裝置。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探傷儀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裝置為在支架上連接一條彈性鋼片,所述彈性鋼片的末端抵在螺絲A層面的壓花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探傷儀控制裝置,主要由Y形支架,及通過螺絲連接在Y形支架前端的控制輥構成,其創(chuàng)新點在于所述控制輥兩端分別連接有微型軸承,所述微型軸承嵌在支架外端螺絲的軸承孔內,為了使控制輥與支架能同軸連接,螺絲分內層面和外層面,所述外層面為A、B、C三層圓盤階梯形狀,內層面為工藝孔和軸承內嵌孔構成,所述工藝孔和軸承內嵌孔相通。該結構的優(yōu)點在于所述探傷儀控制杠桿采用微型軸承,保證了控制輥的同軸和同心度,提高了對鋼球的檢測精度,所述防滑裝置大大降低了控制杠桿探傷過程中出現(xiàn)打滑的幾率,保證檢測效果的穩(wěn)定。
文檔編號G01N29/04GK101520439SQ20091013110
公開日2009年9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4月2日
發(fā)明者于昌梅, 沙小建, 林 馬, 魏正東 申請人:江蘇力星鋼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