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大氣檢測系統,尤其涉及一種能在高空對大氣進行分析檢測的系統。
背景技術:
工業革命以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使能源需求急劇增大,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碳基化石能源過度使用,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地球吸熱、散熱之間的不平衡。在全球氣候變暖的現實背景下,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戰略,“低碳”城市建設逐漸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盡管占地球表面積較少,卻是全球碳循環的重要驅動力,因此城市碳源碳匯及其管理研究是全球碳計劃的重要議題之一。城市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貢獻者,地球上超過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居民對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高達67% -80%。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持續加快,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比重還會繼續上升。因此,從城市層面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社區作為城市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居住、公共設施、交通等各個性質用地和建筑的主要載體,將低碳的理念分解細化注入社區中,通過社區規劃、建筑設計、社區管理等多種綜合手段能夠支撐低碳城市的建設。因此社區的低碳化是低碳城市的基礎。中國發明CN201110007828.6公開了基于遙感、衛星定位導航和無人機的三維空間碳排放檢測系統,使用GPS導航和無人機技術,實現成本高,飛行模式路線會比較復雜,不適于在樹木高大的綠化園區使用,且飛行時的渦流會對氣體成分產生影響。中國發明CN200820075732.7可進行氣象監測的風箏,使用風箏作為取樣載體,放飛風箏需要人力助跑,在助跑空間不夠或風力不太強時,可能會出現風箏不易升空或者升空后位置不穩定的情況,導致取樣困難和數據不準確。鑒于上述缺陷,本發明創作者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實踐終于獲得了本創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包括一本體、一大氣檢測單元、一漂浮單元、一撐環單元、一彈射單元和一通訊控制單元;所述本體為所述彈射單元和所述通訊控制單元的安裝載體;所述大氣檢測單元吊裝在所述漂浮單元的下方,初始時所述漂浮單元為聚攏狀態,打開后,所述漂浮單元為一傘形結構;所述大氣檢測單元為一半球形結構,半球形的弧面朝下;所述大氣檢測單元的半球形的弧面中心位置具有一支撐臺,所述支撐臺能將所述大氣檢測單元平穩放置;所述大氣檢測單元安裝在所述漂浮單元上,其包括一大氣取樣口,所述大氣取樣口上分布有復數個密集的孔;所述大氣取樣口處設置一初級傳感器,所述初級傳感器與所述通訊控制單元之間進行無線通訊; 所述大氣檢測單元還包括一旋轉軸,所述旋轉軸由一電機驅動,所述旋轉軸置于所述大氣檢測單元的垂直中心線上,所述大氣取樣口圍繞所述旋轉軸在360度的范圍內轉動;所述撐環單元包括一圓周環、復數個吊環、一安裝軸和一吊鉤;所述圓周環為一鋼絲環,安裝在所述漂浮單元的外緣上;所述安裝軸受電磁閥控制,所述電磁閥安裝在所述大氣檢測單元上,所述安裝軸的頂端具有一限位臺,所述限位臺的底部具有弧形凸起;所述吊鉤的主體為一圓柱臺,圓柱臺的中心具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用于穿過所述安裝軸;所述吊鉤的外周上具有均勻分布的四個彎鉤,所述彎鉤通過一轉軸安裝在所述吊鉤上,所述轉軸的軸線平行于所述吊鉤的外周圓的切線;所述彈射單元為一壓簧或一氣泵,受激發產生一沖擊力,作為所述大氣檢測單元和所述漂浮單元升空的發射機構;所述通訊控制單元與所述大氣檢測單元之間進行無線通訊,記錄并顯示所述大氣檢測單元和所述漂浮單元的信息。較佳的,所述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還包括一回位拉繩,所述回位拉繩為一彈性繩,其一端連接到所述大氣檢測單元,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本體上。較佳的,所述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還包括一收納槽,所述收納槽置于所述本體上,為一圓柱形結構,所述收納槽與所述彈射單元連接;所述彈射單元未激發時,所述大氣檢測單元和所述漂浮單元作為一個整體收納在所述收納槽中。與現有技術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較易升入高空不受空間限制,上升過程中也不會受到周圍物體的影響;漂浮單元中圓周環的使用,使漂浮單元在空中形狀固定,不會受大風影響而變形,導致飄動或加速下落;漂浮單元能平穩下落進行取樣,取樣性質穩定;實現成本低。
圖1為社區碳排放計量方法的流程圖;圖2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飄浮單元打開狀態的主視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初始狀態的主視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的漂浮單元的俯視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飄浮單元打開狀態時大氣檢測單元的主視示意6為本發明吊鉤和安裝軸的聯接關系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飄浮單元未打開狀態時大氣檢測單元的主視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飄浮單元打開狀態的主視示意圖;圖9為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征和優點作更詳細的說明。請參閱圖1所示,其為社區碳排放計量方法的流程圖,目前我國大部分對居民生活消費碳排放的估算研究主要應用碳排放系數法,并沒有綜合全面考慮居民日常衣食住行各種行為產生的碳排放。針對這一情況,為全面考慮社區內碳排放的各個環節,本發明采取消費者負擔的原則,即社區內所有消費品全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量都考慮在計量邊界內,對社區層面碳排放做出全面評價。定量分析社區直接能源使用碳排、社區購買能源間接碳排以及社區整個生命周期碳排放。根據核算結果確定社區碳排放總量、碳排放特征、碳排放結構,總結城市社區碳排放的特點和主要影響因素,為家庭減少碳排放提供示范和參考。具體過程如下:步驟a:確定計量邊界;為綜合考慮社區內CO2排放因素,從消費者負擔的角度出發,統計社區內的各種能源以及消費品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直接的碳排放以及隱含的碳排量。步驟b:分析碳源結構;碳源即CO2的排放源,社區范圍內涉及到CO2排放的主要是建筑碳排、居民生活碳排兩個方面。通過數據搜集和文獻整理,分解社區內與碳排放相關的活動與資源,基本分類如下:建筑碳排放;人居日常生活排放量(人居、商業等活動的供電、供熱、供氣等);社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排放量(主要為公共服務的照明等);社區交通排放量(私家車及班車的保有量和行駛公里數以及外出交通碳排放)。步驟c:確定排放因子;本發明中采用的CO2排放因子擬選取《IPCC溫室氣體排放指南2006》中缺省排放值以及基于投入產出生命周期理論的C02排放系數。天然氣燃燒時CO2排放因子為56.lkg/GJ,航空煤油燃燒時CO2排放因子為71500kgC02/TJ,柴油燃燒時CO2排放因子為74100kg C02/TJ,汽油燃燒時CO2排放因子為69.3KgC02/GJ,用電的CO2排放因子主要考慮供電煤耗為1.03kg/kwh,用水的CO2排放因子3.12t/萬元,供熱的CO2排放因子10.9t/萬元。居民消費品生命周期CO2排放系數參見中國2007年135部門體現溫室氣體排放強度表。步驟d:計量框架的建立;結合社區內與碳排放相關的活動與資源,確立社區層面碳排放核算體系。將社區層面所有碳排放環節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包括社區內直接能源消費的碳排放,主要涉及居民戶用天然氣燃燒碳排放,以及交通的直接碳排放;第二層次為基于第一層次,加上購買的水、電、暖等能源的間接碳排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水、用電、用暖,交通耗電,以及公共空間用水、用電的間接碳排放;第三層次分析所有消費品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體現的CO2排放。在社區層面上主要涉及住宅建筑碳排放以及公共建筑碳排放,居民消費碳排主要包括:食物、衣服、家用電器及房屋設施、醫藥健康維護、交通及通訊、教育和娛樂。步驟e:確定社區層面各個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根據生命周期理論,結合不同消費品的碳排放系數,確定社區層面各個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請參閱圖2所示,其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飄浮單元打開狀態的主視示意圖,所述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包括一大氣檢測單元1、一漂浮單元2、一回位拉繩3、一按壓鈕4、一限位導向槽5、一按壓杠桿6、一收納槽7、一彈射單元8、一通訊控制單元9和一控制本體10。利用所述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采集并檢測社區大氣質量,對社區層面碳排放做出全面評價。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吊裝在所述漂浮單元2的下方,在所述漂浮單元2的打開狀態,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和所述漂浮單元2作為一個整體漂浮在空中,所述漂浮單元2作為漂浮整體的一部分,為一個規則的形狀,為保證這個漂浮的整體在空中能穩定地降落,所以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必須進行動平衡實驗,保證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相對于其中心軸動平衡,必要時可增加平衡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漂浮單元2為普通降落傘的傘布結構,具有傘面及若干拉繩,此處不作詳細描述。所述回位拉繩3為一彈性繩,其上端連接到所述大氣檢測單元1,其下端固定在所述控制本體10上。所述回位拉繩3的長度應比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能發射的高度長一些,回收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和所述漂浮單元2時,僅使用所述回位拉繩3就可輕松進行牽引;且在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可能落入水中時,能及時牽引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所述按壓鈕4為一圓柱形零件,所述按壓杠桿6大致為一 L形,所述按壓鈕4的下端連接到所述按壓杠桿6的垂直端,所述按壓杠桿6的水平端固定在所述收納槽7上。所述限位導向槽5固定在所述控制本體10上,為一盲孔,能夠容納所述按壓鈕4的上下移動,所述限位導向槽5的底部有一通孔,用于穿過所述按壓杠桿6。所述收納槽7為一圓柱形空腔,可以將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和所述漂浮單元2以穩定的姿態放置其中。所述收納槽7的底部可以為和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的底部相適應的形狀,一弧形底部中心并具有圓柱形凸起。在第一實施例中,所述彈射單元8為一壓簧,這樣發射高度較低。但是由于壓簧的動力有限,不能發射到較高空間進行檢測。所述通訊控制單元9固定在所述控制本體10上,與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進行無線通訊,顯示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所處的海拔高度、所述漂浮單元2的開合情況、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的大氣檢測信息,并發射控制信號到所述大氣檢測單元1,使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旋轉到其他角度進行檢測取樣,在所述漂浮單元2打開失靈時,所述通訊控制單元9強制打開所述漂浮單元2。所述控制本體10大致為一長方體,將所述按壓鈕4、所述限位導向槽5、所述按壓杠桿6、所述收納槽7、所述彈射單元8和所述通訊控制單元9等機構集成到所述控制本體10中。請參閱圖3所示,其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初始狀態的主視示意圖,所述按壓鈕4為所述彈射單元8的激發機構,按壓所述按壓鈕4收縮到所述限位導向槽5,由于所述按壓杠桿6的下壓作用,所述收納槽7下降,所述彈射單元8被壓縮;請結合圖2所示,松開所述按壓鈕4,所述彈射單元8釋放,所述收納槽7彈射,將所述收納槽7中的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和所述漂浮單元2發射出去。所述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較易升入高空,垂直升空的方式不受周圍空間限制,上升過程中也不會受到周圍物體的影響,在飄浮單元的牽制下,能平穩下落并進行取樣,取樣性質穩定。通過簡單的結構即可實現升空取樣檢測,實現成本較低。在所述彈射單元8未激發時,所述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的所有構件集中在所述控制本體10中,形狀規則,便于攜帶。
請參閱圖4所示,其為本發明的漂浮單元的俯視示意圖,在所述漂浮單元2的外緣,安裝有一根很柔軟又有彈性的鋼絲環20,所述鋼絲環20要避免接頭,縫制在所述漂浮單元2的內部,所述鋼絲環20可以用于反復折疊,折疊后的所述漂浮單元2能夠收納到所述收納槽 中。本實施例中,在所述鋼絲環20的圓周上均勻設置四個圓環21。請參閱圖5所示,其為本發明飄浮單元打開狀態時大氣檢測單元的主視示意圖,所述大氣檢測單元1包括一本體11、一安裝軸100、一吊鉤10、一旋轉支座12、一定位軸承120、一檢測模塊13、一取樣模塊14、一取樣窗140、一旋轉軸141、一初級傳感器142、一飄浮單兀開啟模塊15、一動力模塊16。所述本體11為一桁架結構(圖中未示),作為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的支撐架,所述本體11大致為一半球形,在所述漂浮單元2的打開狀態,所述本體11的半球形弧面朝向地面。所述旋轉支座12、所述檢測模塊13、所述取樣模塊14、所述飄浮單元開啟模塊15和所述動力模塊16安裝到所述本體11的桁架上。所述旋轉支座12為一圓柱形,置于半球形弧面的外部,所述圓柱形的一端與球形弧面的形狀貼合,所述旋轉支座12處于所述本體11的幾何中心位置,所述圓柱形的另一端形成一平面,所述平面使所述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在初始狀態能穩定放置。所述定位軸承120固定在所述旋轉支座12內部,處于所述本體11的幾何中心位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檢測模塊13置于半球形的近球心位置,位于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的頂部,所述檢測模塊10中布置用于大氣檢測的各種傳感器。所述取樣模塊14置于所述檢測模塊13的下方,與所述檢測模塊13連接,將空氣樣本送到所述檢測模塊13進行檢測。所述旋轉軸141布置在所述本體11的幾何中心位置,其上端連接到所述取樣模塊14的底部,所述旋轉軸141穿過所述定位軸承120的中間孔。根據以上設計,所述旋轉軸141為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的中心軸。所述取樣模塊14的外廓上留置一圓孔,作為大氣樣本的進出口。所述取樣窗140為一圓形零件,設置在所述取樣模塊14外廓上的所述圓孔上,與球形形狀相配合,做好密封。在所述取樣窗140上設置許多密集的小孔,用于大氣樣本的進入,且能避免較大顆粒的污染物進入所述取樣模塊14。在所述取樣窗140上設置所述初級傳感器142,用于檢測風速大小、大氣溫度,在大氣的進口處進行檢測,避免大氣樣本的這些參數傳遞到所述檢測模塊13后,產生能量損失,所述初級傳感器142完成檢測后,將檢測結果傳遞給所述通訊控制單元9。在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的半球形底部,布置所述飄浮單元開啟模塊15和所述動力模塊16。所述動力模塊16與所述旋轉軸141相連接,當所述初級傳感器142檢測到某一位置的大氣信息,并傳遞給所述通訊控制單元9時,所述通訊控制單元9傳遞信號給所述動力模塊16,所述動力模塊16驅動所述旋轉軸141旋轉,從而使所述取樣模塊14旋轉,所述取樣窗140旋轉。所述旋轉軸141在360度的角度范圍內,設有8個相位,所述動力模塊16每驅動一次,所述旋轉軸141順時針或逆時針以45度旋轉一次,這樣在空中的同一高度,可以根據情況進行多角度的檢測。所述飄浮單元開啟模塊15與所述漂浮單元2相連接,所述飄浮單元開啟模塊15上安裝一方向傳感器,當所述方向傳感器檢測到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往下降落時,所述飄浮單元開啟模塊15抽動所述漂浮單元2的折疊拉繩,使所述漂浮單元2打開。所述飄浮單元開啟模塊15受所述通訊控制單元9的遠程控制,在所述飄浮單元開啟模塊15打開所述漂浮單元2功能失靈時,通過所述通訊控制單元9強制打開所述漂浮單元2。請參閱圖6所示,其為本發明吊鉤和安裝軸的聯接關系示意圖,所述吊鉤10的主體結構大致為一圓柱形臺,圓柱形臺的中心具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中穿過所述安裝軸100。所述吊鉤10的外周上伸出多個弧形的彎鉤,本實施例中有四個,四個所述彎鉤沿圓周均勻布置,所述彎鉤圍繞一聯接軸101轉動,所述聯接軸101安裝在所述吊鉤10的外緣上,所述聯接軸101的軸線平行于所述吊鉤10外周圓的切線。所述吊鉤10的彎鉤頂端具有一弧形過渡,尖端打磨光滑,不會劃傷傘布等柔性結構。所述安裝軸100安裝在所述本體11的球心位置,能上下移動;所述安裝軸100的頂端有一個限位塊,避免所述吊鉤10從所述安裝軸100的頂端脫落,所述限位塊的底部具有弧形凸起,所述安裝軸100不斷往下運動,所述弧形凸起與所述吊鉤10的彎鉤的弧形接觸,使圍繞所述聯接軸101轉動的所述吊鉤10不斷向中心靠攏,所述吊鉤10的彎鉤頂端逐
漸聚合。請參閱圖7所示,其為本發明飄浮單元未打開狀態時大氣檢測單元的主視示意圖,并結合圖4和圖6所示,所述飄浮單元2未打開時,將所述鋼絲環20折疊起來,所述飄浮單元2順應所述鋼絲環20的折疊方式收攏,所述圓環21套在所述吊鉤10上,所述圓環21被固定在所述吊鉤10形成封閉的空腔中,此時所述安裝軸100的限位塊的弧形凸起接觸到所述吊鉤10的彎鉤,所述安裝軸100不斷下壓,四個所述吊鉤10的彎鉤頂端聚合在一起。所述安裝軸100受一電磁閥控制,所述電磁閥置于所述本體11中,所述電磁閥吸附所述安裝軸100的底部,使飄浮單元未打開狀態時,所述安裝軸100固定在所述本體11內部。再結合圖5所示,當抽走所述漂浮單元2的折疊拉繩,使所述漂浮單元2打開后,所述電磁閥斷電,所述安裝軸100向上彈起,所述安裝軸100的限位塊下平面離開所述吊鉤10的圓柱形臺的上表面,所述吊鉤10的彎鉤頂端相互分離,所述吊鉤10形成封閉的空腔打開,所述圓環21從所述吊鉤10上脫出,由于所述鋼絲環20的彈性作用,要恢復自由形狀,所述鋼絲環20撐開致使所述漂浮單元2在空中張開,成為一個穩定的形狀,不會受到大風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四處飄動。請參閱圖8所示,其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飄浮單元打開狀態的主視示意圖,所述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包括一大氣檢測單元1、一漂浮單元2、一回位拉繩3、一按壓鈕4、一氣泵控制線6、一收納槽7、一緩沖墊71、一彈射單元8、一挺桿81、一通訊控制單元9和一控制本體10。本實施例中所述彈射單元8使用氣泵產生垂直向上的沖擊力,這樣沖擊力比較大,在所述收納槽7的底部承受沖擊力的部位,安裝所述緩沖墊71,所述緩沖墊71可使用硬度較高的橡膠或發泡材料。由于所述彈射單元8可能出現氣壓過大的情況,導致沖擊力過大,可以使用較長的所述回位拉繩3,以免出現所述回位拉繩3經常被拉斷的情況。所述按壓鈕4通過所述氣泵控制線6控制所述彈射單元8,在所述彈射單元8的頂部安裝所述挺桿81,所述彈射單元8產生氣壓時,所述挺桿81向上舉升,產生沖擊力,使所述收納槽7迅速彈射,從而將所述收納槽7中的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和所述漂浮單元2發射出去。第二實施例的其他部件的解釋同第一實施例,在此不再敘述。請參閱圖9所示,其為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流程圖,以下結合圖2來說明所述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使用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進行檢測的流程。步驟a:操作所述通訊控制單元9,打開所述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的總電源;步驟b:按壓所述按壓鈕4,釋放并所述彈射單元8,激發一沖擊力,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和所述漂浮單元2發射出去;步驟c: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在穩速下落時,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的所述飄浮單元開啟模塊15打開所述漂浮單元2,是否順利打開所述漂浮單元2 ;若否,執行步驟d2:所述通訊控制單元9強制打開所述漂浮單元2 ;然后再執行步驟dl ;若是,直接執行步驟dl: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開始取樣檢測,借助圖1所示的社區碳排放計量方法,對社區層面碳排放做出全面評價;步驟e:根據用戶需求,是否需要多方向取樣檢測;若是,執行步驟f 1:所述通訊控制單元9傳遞信號給所述動力模塊16,所述動力模塊16驅動所述旋轉軸141旋轉,從而使所述取樣模塊14旋轉,所述取樣窗140旋轉,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在多方向取樣檢測;若否,執行步驟f2: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保持原方向取樣檢測,并穩速下落;步驟g:檢測完成,使用所述回位拉繩3回收所述大氣檢測單元I和所述漂浮單元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而言僅僅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專業技術人員理解,在本發明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內可對其進行許多改變,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本體、一大氣檢測單元、一漂浮單元、一撐環單元、一彈射單元和一通訊控制單元; 所述本體為所述彈射單元和所述通訊控制單元的安裝載體; 所述大氣檢測單元吊裝在所述漂浮單元的下方,初始時所述漂浮單元為聚攏狀態,打開后,所述漂浮單元為一傘形結構;所述大氣檢測單元為一半球形結構,半球形的弧面朝下;所述大氣檢測單元的半球形的弧面中心位置具有一支撐臺,所述支撐臺能將所述大氣檢測單元平穩放置; 所述大氣檢測單元安裝在所述漂浮單元上,其包括一大氣取樣口,所述大氣取樣口上分布有復數個密集的孔;所述大氣取樣口處設置一初級傳感器,所述初級傳感器與所述通訊控制單元之間進行無線通訊; 所述大氣檢測單元還包括一旋轉軸,所述旋轉軸由一電機驅動,所述旋轉軸置于所述大氣檢測單元的垂直中心線上,所述大氣取樣口圍繞所述旋轉軸在360度的范圍內轉動; 所述撐環單元包括一圓周環、復數個吊環、一安裝軸和一吊鉤;所述圓周環為一鋼絲環,安裝在所述漂浮單元的外緣上;所述安裝軸受電磁閥控制,所述電磁閥安裝在所述大氣檢測單元上,所述安裝軸的頂端具有一限位臺,所述限位臺的底部具有弧形凸起;所述吊鉤的主體為一圓柱臺,圓柱臺的中心具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用于穿過所述安裝軸;所述吊鉤的外周上具有均勻分布的四個彎鉤,所述彎鉤通過一轉軸安裝在所述吊鉤上,所述轉軸的軸線平行于所述吊鉤的外周圓的切線; 所述彈射單元為一壓簧或一氣泵,受激發產生一沖擊力,作為所述大氣檢測單元和所述漂浮單元升空的發射機構; 所述通訊控制單元與所述大氣檢測單元之間進行無線通訊,記錄并顯示所述大氣檢測單元和所述漂浮單元的信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還包括一回位拉繩,所述回位拉繩為一彈性繩,其一端連接到所述大氣檢測單元,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本體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還包括一收納槽,所述收納槽置于所述本體上,為一圓柱形結構,所述收納槽與所述彈射單元連接;所述彈射單元未激發時,所述大氣檢測單元和所述漂浮單元作為一個整體收納在所述收納槽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大氣質量垂直分析方法的檢測平臺包括一本體、一大氣檢測單元、一漂浮單元、一撐環單元、一彈射單元和一通訊控制單元;初始時所述漂浮單元為聚攏狀態,打開后為一傘形結構;所述大氣檢測單元包括一大氣取樣口,所述大氣取樣口上分布有復數個密集的孔;所述大氣檢測單元還包括一旋轉軸,所述旋轉軸置于所述大氣檢測單元的垂直中心線上,所述大氣取樣口圍繞所述旋轉軸在360度的范圍內轉動;所述撐環單元包括一圓周環、復數個吊環、一安裝軸和一吊鉤;所述安裝軸受電磁閥激發,其頂端具有一底部為弧形的限位臺;所述吊鉤的中心具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穿過所述安裝軸,所述吊鉤的外周上具有均勻分布的四個彎鉤。
文檔編號G01N33/00GK103149328SQ20131005902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6日
發明者陳彬, 劉耕源, 戴婧, 盧伊, 邱亦雯 申請人: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