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儀器化Vickers壓入名義硬度確定材料維氏硬度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儀器化Vickers壓入名義硬度確定材料維氏硬度的方法,該方法利用Vickers壓頭儀器化壓入材料所得載荷-位移曲線來確定被測材料的儀器化壓入比功與名義硬度,然后利用所建立的函數關系進一步確定被測材料的維氏硬度。與維氏硬度的直接壓痕測量方法相比,該方法的突出優點為:無需測量Vickers壓痕對角線長度,避免了直接壓痕測量方法存在的因Vickers壓痕頂角不清晰導致測量壓痕對角線長度困難或不準確的問題。
【專利說明】基于儀器化Vickers壓入名義硬度確定材料維氏硬度的方 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材料力學性能測試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Vickers壓頭儀器化壓入 載荷-位移曲線來確定被測材料維氏硬度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材料的維氏硬度一般由維氏硬度計來測定,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金剛石Vickers壓 頭對材料表面實施某一最大壓入載荷為P m的壓入測試,保持最大壓入載荷15-30秒后進 行卸載,然后借助顯微鏡測量Vickers壓痕對角線長度d,最后通過公式確定材料的維氏 硬度:隊 (^?4)=25^1168°?111/(12。在上述測量過程中,壓痕對角線長度的確定是基礎,而 Vickers壓痕頂角清晰與否是影響壓痕對角線長度測量的關鍵。當測試載荷小或者材料 表面存在粗糙度問題時,往往存在因 Vickers壓痕頂角不清晰導致測量壓痕對角線長度困 難或不準確的問題。針對此問題,人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研制成功了可同時測量金剛石 Vickers或Berkovich壓頭在壓入材料過程中的壓入載荷與壓入深度(或稱壓入位移),并 據此提出材料硬度新的測試方法,該類硬度統稱為儀器化壓入硬度,該類儀器統稱為儀器 化壓入儀。儀器化壓入硬度的測試特點是不需要測量壓痕對角線長度。但是,使用儀器化 壓入硬度也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即它與傳統維氏硬度的關系問題。為解決該問題,本發明 應用量綱定理及彈塑性有限元數值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種基于Vickers壓頭儀器化壓入比 功與名義硬度確定材料維氏硬度的方法,該方法利用Vickers壓頭儀器化壓入材料所得載 荷-位移曲線來確定被測材料的儀器化壓入比功與名義硬度,然后利用所建立的函數關系 進一步確定被測材料的維氏硬度。與維氏硬度的直接壓痕測量方法相比,該方法的突出優 點為:無需測量Vickers壓痕對角線長度,避免了直接壓痕測量方法存在的因 Vickers壓痕 頂角不清晰導致測量壓痕對角線長度困難或不準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Vickers壓頭儀器化壓入材料所得載荷-位移曲線 確定材料維氏硬度的方法,該方法無需測量Vickers壓痕對角線長度,可避免直接壓痕測 量方法存在的因 Vickers壓痕頂角不清晰導致測量壓痕對角線長度困難或不準確的問題。
[0004]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5] -種基于儀器化Vickers壓入名義硬度確定材料維氏硬度的方法,該方法利用 Vickers壓頭儀器化壓入材料所得載荷-位移曲線來確定被測材料的儀器化壓入比功與 名義硬度,然后利用所建立的函數關系進一步確定被測材料的維氏硬度,具體包括以下步 驟:
[0006] 1)利用儀器化壓入儀和金剛石Vickers壓頭對被測材料實施某一最大壓入載荷 為P m的儀器化壓入測試,獲得壓入載荷-位移曲線,同時利用該曲線確定金剛石Vickers壓 頭的最大壓入深度h m與名義硬度Hn = Pm/A (hm),其中,A 〇〇為對應最大壓入深度時的壓頭 橫截面積,當不考慮壓頭尖端鈍化W
【權利要求】
1. 一種基于儀器化Vickers壓入名義硬度確定材料維氏硬度的方法,該方法利用 Vickers壓頭儀器化壓入材料所得載荷-位移曲線來確定被測材料的儀器化壓入比功與 名義硬度,然后利用所建立的函數關系進一步確定被測材料的維氏硬度,具體包括以下步 驟: 1) 利用儀器化壓入儀和金剛石Vickers壓頭對被測材料實施某一最大壓入載荷為Pm 的儀器化壓入測試,獲得壓入載荷-位移曲線,同時利用該曲線確定金剛石Vickers壓頭的 最大壓入深度hm與名義硬度H n = Pm/A (hm),其中,A 〇〇為對應最大壓入深度時的壓頭橫截 面積,當不考慮壓頭尖端鈍化時= 24.5<,而考慮壓頭尖端鈍化時,則A (hm)應由壓頭 的面積函數A (h)來確定,即-
2) 通過分別積分載荷-位移曲線關系中的加載曲線和卸載曲線計算壓入加載功Wt、卸 載功We,并在此基礎上計算壓入比功W e/Wt ; 3) 根據維氏硬度hv與儀器化壓入比功wywt及名義硬度Hn的關系最終確定被測材料 的維氏硬度Hv: Hv = Hnf (ffe/fft) =Hn[0. 7881+1. 5300 (ffe/fft)-2. 7221 (ffe/fft)2+4. 2909 (ffe/fft) 3-2. 4400 (ffe/fft)4]
【文檔編號】G01N3/42GK104122153SQ201410348995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2日
【發明者】馬德軍, 叢華, 孫亮, 張傳清, 江鵬程, 陳偉, 王家梁, 宋仲康, 黃勇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