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該系統含有稱重平臺、稱重檢測設備、車輛分離器、數據采集處理器和收費計算機,稱重檢測設備安裝在收費車道中,稱重平臺設置在稱重檢測設備的上表面上,車輛分離器設置在稱重平臺的前方,且車輛分離器位于收費車道的兩側,稱重檢測設備的信號輸出端與數據采集處理器的稱重信號輸入端連接,車輛分離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數據采集處理器的第一車輛信號輸入端連接,數據采集處理器的通訊端與收費計算機連接,稱重平臺含有前平臺和后平臺,前平臺和后平臺按照一前一后的排列方式設置在收費車道中,車輛分離器設置在前平臺的前方,前平臺和后平臺的長度為1600mm~3200mm;本實用新型測量準確。
【專利說明】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
[0001](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計重系統,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
[0002](二)、【背景技術】:目前,現有的車輛計重系統含有靜態計重系統和動態計重系統。靜態計重系統一般有一個較長的稱重平臺,當對車輛稱重時,整個車輛要完全行駛入稱重平臺,然后計重系統再對車輛進行稱重;動態計重系統的稱重平臺的長度一般較短,車輛在駛入稱重平臺的過程中,每個軸依次經過稱重平臺,計重系統就把車輛的每個軸的軸重記錄下來,然后相加,就得到了車輛的總重量。在進行動態計重時,當車輛的一個軸駛入稱重平臺時,稱重平臺會有一個輕微的下降,這時,車輛的各個軸的高度就會有差別,這會影響到車輛重力在各個軸上的分配,從而造成稱重誤差。當車輛的各個軸之間的距離較大時,該誤差較小,可以忽略,但是,當各個軸之間的距離較小時,比如車輛是連軸形式時(如:雙聯軸、三聯軸,軸與軸之間的距離比較小,大約1300mm左右),該誤差就比較大,不可忽視。
[0003](三)、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測量準確的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06]一種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含有稱重平臺、
[0007]稱重檢測設備、車輛分離器、數據采集處理器和收費計算機,稱重檢測設備安裝在收費車道中,稱重平臺設置在稱重檢測設備的上表面上,稱重平臺的上表面與收費車道的表面在同一個平面中,車輛分離器設置在稱重平臺的前方,且車輛分離器位于收費車道的兩側,稱重檢測設備的信號輸出端與數據采集處理器的稱重信號輸入端連接,車輛分離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數據采集處理器的第一車輛信號輸入端連接,數據采集處理器的通訊端與收費計算機連接,稱重平臺含有兩個分平臺,兩個分平臺分別為前平臺和后平臺,前平臺和后平臺按照一前一后的排列方式設置在收費車道中,車輛分離器設置在前平臺的前方,前平臺和后平臺的長度為1600mnT3200mm,該長度的稱重平臺可用于車輛的雙聯軸或三聯軸軸組的同時稱量,減小了含有聯軸車輛的整車稱量誤差,而且,在稱重過程中,隨著車輛向前行駛,車輛的每個雙聯軸或三聯軸軸組會被前平臺和后平臺稱量兩次,數據采集處理器再對兩次稱量結果進行求平均運算,這樣更加減小了稱量誤差。
[0008]數據采集處理器主要用于處理稱重平臺上動態通過的車輛軸組的稱重信號,對該稱重信號進行放大、濾波、AD轉換、重量運算,同時計算出軸組通過稱重平臺時的速度。車輛分離器主要用于檢測車輛是否完全通過稱重平臺,當檢測到車輛完全通過時,開始進行整車稱重信息的處理。
[0009]稱重檢測設備含有N個稱重傳感器,前平臺和后平臺設置在N個稱重傳感器的上表面上,N個稱重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數據采集處理器的N個稱重信號輸入端連接,N為大于等于6的自然數。
[0010]車輛分離器為光幕機,稱重傳感器為應變式傳感器。
[0011]稱重檢測設備含有8個稱重傳感器,前平臺和后平臺為矩形稱重平臺,8個稱重傳感器中的4個稱重傳感器分別位于前平臺的4個角上,其余4個稱重傳感器分別位于后平臺的4個角上。
[0012]在車輛分離器的前方且位于收費車道上,安裝有輪胎判別器,輪胎判別器的信號輸出口與數據采集處理器的輪胎信號輸入口連接。
[0013]輪胎判別器主要用于識別輪胎的類型(單胎或雙胎)。
[0014]在輪胎判別器的前方且位于收費車道中埋設有線圈檢測器,線圈檢測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數據采集處理器的第二車輛信號輸入端連接。
[0015]線圈檢測器主要用于輔助檢測車輛是否完全通過稱重平臺,其作用類似于車輛分離器。
[0016]數據采集處理器和收費計算機設置在收費車道的一側。
[0017]前平臺和后平臺的長度相同。
[0018]數據采集處理器中含有單片機、模數轉換電路、RS485驅動電路、RS232驅動電路、第一開關信號驅動電路、第二開關信號驅動電路、顯示驅動電路、顯示器、鍵盤、RAM存儲器電路、EEPROM存儲器電路和電源電路,N個稱重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模數轉換電路的N個信號輸入端連接,模數轉換電路的輸出口與單片機的串行數據口(SPI 口)連接,輪胎判別器的信號輸出口通過RS485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第一通訊口連接,車輛分離器的信號輸出端通過第一開關信號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第一開關信號輸入端連接,車輛分離器的通訊口通過RS485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第一通訊口連接,線圈檢測器的信號輸出端通過第二開關信號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第二開關信號輸入端連接,收費計算機的通訊口通過RS232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第二通訊口連接,顯示器通過顯示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顯示口連接,鍵盤與單片機的鍵盤口連接,RAM存儲器電路和EEPROM存儲器電路與單片機的存儲口連接,電源電路為單片機、模數轉換電路、RS485驅動電路、RS232驅動電路、第一開關信號驅動電路、第二開關信號驅動電路、顯示驅動電路、顯示器、RAM存儲器電路和EEPROM存儲器電路供電。
[001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0]1、本實用新型是以軸組為分計量單元,且每個軸組稱量兩次,利用軸組稱量方式得到各個軸組的重量,然后通過把軸組重量累加得到整車初始重量,最后再根據行車狀態對初始重量進行修正;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動態稱重系統在稱量含有聯軸形式的車輛時易產生較大誤差的缺陷,能夠較為準確地測量出整車的重量,稱重精度和速度測量精度更聞。
[0021]2、本實用新型的稱重平臺含有兩個前后設置的分平臺,在稱重過程中,車輛的每個雙聯軸或三聯軸軸組會被兩個分平臺稱量兩次,數據采集處理器再對兩次稱量結果進行求平均運算,這樣更加減小了稱量誤差。
[0022](四)、【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的電路連接示意圖。
[0025](五)、【具體實施方式】:
[0026]參見圖1?圖2,圖中,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
[0027]含有稱重平臺、稱重檢測設備、車輛分離器4、數據采集處理器8和收費計算機7,稱重檢測設備安裝在收費車道3中,稱重平臺設置在稱重檢測設備的上表面上,稱重平臺的上表面與收費車道3的表面在同一個平面中,車輛分離器4設置在稱重平臺的前方,且車輛分離器4位于收費車道3的兩側,稱重檢測設備的信號輸出端與數據采集處理器8的稱重信號輸入端連接,車輛分離器4的信號輸出端與數據米集處理器8的第一車輛信號輸入端連接,數據采集處理器8的通訊端與收費計算機7連接,稱重平臺含有兩個分平臺,兩個分平臺分別為前平臺I和后平臺9,前平臺I和后平臺9按照一前一后的排列方式設置在收費車道3中,車輛分離器4設置在前平臺I的前方,前平臺I和后平臺9的長度L1、L2均為1950mm,該長度的稱重平臺可用于車輛的雙聯軸軸組的同時稱量,減小了含有聯軸車輛的整車稱量誤差,而且,在稱重過程中,隨著車輛向前行駛,車輛的每個雙聯軸軸組會被前平臺I和后平臺9稱量兩次,數據采集處理器8再對兩次稱量結果進行求平均運算,這樣更加減小了稱量誤差。
[0028]數據采集處理器8主要用于處理稱重平臺上動態通過的車輛軸組的稱重信號,對該稱重信號進行放大、濾波、AD轉換、重量運算,同時計算出軸組通過稱重平臺時的速度。車輛分離器4主要用于檢測車輛是否完全通過稱重平臺,當檢測到車輛完全通過時,開始進行整車稱重信息的處理。
[0029]稱重檢測設備含有8個稱重傳感器2,前平臺I和后平臺9設置在8個稱重傳感器2的上表面上,8個稱重傳感器2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數據采集處理器8的8個稱重信號輸入端連接。稱重傳感器2的型號為QS-20t,或QS-30t,或QS-40t,或QS-50t,生產廠家為:寧波柯力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30]車輛分離器4為光幕機,稱重傳感器2為應變式傳感器。
[0031]前平臺I和后平臺9為矩形稱重平臺,8個稱重傳感器2中的4個稱重傳感器2分別位于前平臺I的4個角上,其余4個稱重傳感器2分別位于后平臺9的4個角上。
[0032]在車輛分離器4的前方且位于收費車道3上,安裝有輪胎判別器5,輪胎判別器5的信號輸出口與數據采集處理器8的輪胎信號輸入口連接。
[0033]輪胎判別器5的型號為:LTP_15,生產廠家為:鄭州恒科實業有限公司。
[0034]輪胎判別器5主要用于識別輪胎的類型(單胎或雙胎)。
[0035]在輪胎判別器5的前方且位于收費車道3中埋設有線圈檢測器6,線圈檢測器6的信號輸出端與數據采集處理器8的第二車輛信號輸入端連接。
[0036]線圈檢測器6主要用于輔助檢測車輛是否完全通過稱重平臺,其作用類似于車輛分離器4。
[0037]數據采集處理器8和收費計算機7設置在收費車道3的一側。
[0038]數據采集處理器8中含有單片機、模數轉換電路、RS485驅動電路、RS232驅動電路、第一開關信號驅動電路、第二開關信號驅動電路、顯示驅動電路、顯示器、鍵盤、RAM存儲器電路、EEPROM存儲器電路和電源電路,8個稱重傳感器2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模數轉換電路的8個信號輸入端連接,模數轉換電路的輸出口與單片機的串行數據口(SPI 口)連接,輪胎判別器5的信號輸出口通過RS485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第一通訊口連接,車輛分離器4的信號輸出端通過第一開關信號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第一開關信號輸入端連接,車輛分離器4的通訊口通過RS485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第一通訊口連接,線圈檢測器6的信號輸出端通過第二開關信號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第二開關信號輸入端連接,收費計算機7的通訊口通過RS232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第二通訊口連接,顯示器通過顯示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顯示口連接,鍵盤與單片機的鍵盤口連接,RAM存儲器電路和EEPROM存儲器電路與單片機的存儲口連接,電源電路為單片機、模數轉換電路、RS485驅動電路、RS232驅動電路、第一開關信號驅動電路、第二開關信號驅動電路、顯示驅動電路、顯示器、RAM存儲器電路和EEPROM存儲器電路供電。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含有稱重平臺、稱重檢測設備、車輛分離器、數據采集處理器和收費計算機,稱重檢測設備安裝在收費車道中,稱重平臺設置在稱重檢測設備的上表面上,稱重平臺的上表面與收費車道的表面在同一個平面中,車輛分離器設置在稱重平臺的前方,且車輛分離器位于收費車道的兩側,其特征是:稱重檢測設備的信號輸出端與數據采集處理器的稱重信號輸入端連接,車輛分離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數據采集處理器的第一車輛信號輸入端連接,數據采集處理器的通訊端與收費計算機連接,稱重平臺含有兩個分平臺,兩個分平臺分別為前平臺和后平臺,前平臺和后平臺按照一前一后的排列方式設置在收費車道中,車輛分離器設置在前平臺的前方,前平臺和后平臺的長度為1600mnr"320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稱重檢測設備含有N個稱重傳感器,前平臺和后平臺設置在N個稱重傳感器的上表面上,N個稱重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數據采集處理器的N個稱重信號輸入端連接,N為大于等于6的自然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其特征是:所述車輛分離器為光幕機,稱重傳感器為應變式傳感器。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稱重檢測設備含有8個稱重傳感器,前平臺和后平臺為矩形稱重平臺,8個稱重傳感器中的4個稱重傳感器 分別位于前平臺的4個角上,其余4個稱重傳感器分別位于后平臺的4個角上。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其特征是:在所述車輛分離器的前方且位于收費車道上,安裝有輪胎判別器,輪胎判別器的信號輸出口與數據采集處理器的輪胎信號輸入口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其特征是:在所述輪胎判別器的前方且位于收費車道中埋設有線圈檢測器,線圈檢測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數據采集處理器的第二車輛信號輸入端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數據采集處理器和收費計算機設置在收費車道的一側。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前平臺和后平臺的長度相同。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適用于聯軸式車輛的兩稱重平臺公路車輛計重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數據采集處理器中含有單片機、模數轉換電路、RS485驅動電路、RS232驅動電路、第一開關信號驅動電路、第二開關信號驅動電路、顯示驅動電路、顯示器、鍵盤、RAM存儲器電路、EEPROM存儲器電路和電源電路,N個稱重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模數轉換電路的N個信號輸入端連接,模數轉換電路的輸出口與單片機的串行數據口連接,輪胎判別器的信號輸出口通過RS485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第一通訊口連接,車輛分離器的信號輸出端通過第一開關信號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第一開關信號輸入端連接,車輛分離器的通訊口通過RS485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第一通訊口連接,線圈檢測器的信號輸出端通過第二開關信號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第二開關信號輸入端連接,收費計算機的通訊口通過RS232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第二通訊口連接,顯示器通過顯示驅動電路與單片機的顯示口連接,鍵盤與單片機的鍵盤口連接,RAM存儲器電路和EEPROM存儲器電路與單片機的存儲口連接,電源電路為單片機、模數轉換電路、RS485驅動電路、RS232驅動電路、第一開關信號驅動電路、第二開關信號驅動電路 、顯示驅動電路、顯示器、RAM存儲器電路和EEPROM存儲器電路供電。
【文檔編號】G01G19/03GK203561423SQ201320676040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0日
【發明者】宋奎運, 郭瑩暉, 谷建斌 申請人:鄭州恒科實業有限公司